|針對具有原住民、中低收入戶、外配、更生受保護青(少)年、家暴家庭、 單親、隔代教養家庭之弱勢青年。
|失業超過6個月以上之青年。
|由全台相關安置機構或單位轉介之18至35歲之青年。
|提供各面向的支持,幫助失業、弱勢青年就業,降低青年求職的等待期。
主計處7月統計數據顯示,我國30歲以下的失業人口中,以20至24歲情況最為嚴重,甚至是「所有東亞國家」上升幅度最高的。
也就是每10位應屆畢業生中,就有超過3人深刻自覺「學非所用」,2人「頻換工作」,4人對「工作滿意度極低」。
年輕人平均投遞66封履歷,才會有一次正式面試的發生。失業重返職場的等待期,隨著年齡愈高,等待愈久。15至未滿25歲的失業者,等待期約四個月;25至未滿35歲失業者,平均則要等19.2周。
每10位應屆畢業生中,就有超過3人深刻自覺「學非所用」,2人「頻換工作」,4人對「工作滿意度極低」,年輕人平均投遞66封履歷,才會有一次正式面試的發生。
失業重返職場的等待期,隨著年齡愈高,等待愈久。15至未滿25歲的失業者,等待期約四個月;25至未滿35歲失業者,平均則要等19.2周。
透過調查指出,有1/4以上的青年並不清楚自己適合做什麼工作,這僅僅是「保守的統計數字」。學生「學的用不到,用的學不到」,一片混亂加上社會眾說紛紜的說法、很多還未被證實的偏差價值觀,不僅造成青年人自信心低落和職場挫敗症候群。
透過學堂設計分享會,每個月以多場不同主題之分享,擴充青年的知識與實務能力,主題包括:「基本理財」、「模擬面試」。
「第一次撰寫履歷表」、「人際溝通學」、「面對衝突」、「認識台灣的產業風貌」、「人生處境哲學…..
(感謝威爾森咖啡贊助)
(提升就業機會,降地青年失業率,是全球重要的國進步指標與永續議題範疇)